广东两会|今年的一件大事: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2025-01-18
1月15日上午9时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
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提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省深入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广东运动员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斩获8金4银4铜、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国首位,在残奥会上斩获12金8银4铜、多次打破世界纪录,以高超的技能和顽强的作风展示了广东儿女朝气蓬勃、勇攀高峰的时代风采。
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是今年的一件大事。广东将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携手港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做好筹办组织工作,以一流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出色的服务,全力打造一届彰显制度优势、展示湾区特色、体现岭南风格的精彩体育盛会。
今年11月至12月
粤港澳将携手举办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
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这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
全国性体育盛会
1月14日
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
今年多位省政协委员
关注到即将在粤港澳三地
举办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建言以此为契机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
2025年
“同声同气”合作办会
加速湾区体育“软”“硬”联通
粤港澳应如何加强合作办好全运会?多位委员表示,要做好体育产业的“软”“硬”联通,实现“同声同气”共同办好十五运会。
第一场“委员通道”上,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体育委员会委员、潮汕总商会会长许乐敏认为,粤港澳三地既有经济“硬实力”,又有文化“软实力”;既有基础设施“硬联通”,也有规则机制“软联通”,这为举办十五运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统筹加强赛事场馆、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赛事资金、信息、数据、版权等方面的联通机制,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往来,切实汇集大湾区优势,提升办赛效能。
深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在集体提案中建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场馆跨域使用。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场馆,各城市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场馆建设种类。经济基础雄厚的城市应关注体育场馆的土地利用率,建设集约、高容积率的体育场馆;经济基础相对较弱的城市应注重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成本,优先建设体育公园、社区体育中心等。推动体育场馆跨域使用,鼓励港澳资金投资内地场馆建设,利用特色场地提供多样化体育服务。
省政协委员、民建华南师范大学支部主委周永卫则建议,积极推进常态化开放大学体育场馆,整合社会体育资源、提升体育赛事品质、推动全民健身。在他看来,十五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依赖于专业体育场馆与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多元资源的深度整合。
“高校广泛分布的体育场馆可在地域上形成更广泛的覆盖网络,有效缓解赛事场地压力,确保十五运会各项活动顺利推进。”周永卫表示,另一方面,常态化开放大学体育场馆可以为周边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运动场所,降低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从而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培养更多潜在的体育人才,形成体育赛事与全民健身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图: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馆是十五运会首个建成的新场馆,也是广东高校规模最大的综合体育馆之一
既要“硬”联通,也要有“软”衔接。
省政协委员林至颖提出,应善用现有资源,促进三地体育资源要素流通,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合作。广东省体育局可与香港文体旅局及澳门体育局合作,在赛事组织、体育版权和运动员管理等方面争取共识,拟定“大湾区体育合作框架”,为十五运会前夕的热身赛与日后的跨境赛事形成长效机制,推动运动员与设备跨境流动。
在体育技术标准与基础建设的差异方面,林至颖认为有关部门可先拟定表格,详细罗列其差异,在国际已有知名体育赛事种类(如篮球、足球和空手道等)尽量贴近国际标准,在国内独特的体育项目类型(如武术表演和舞龙舞狮等)则着眼于国际观赏性和感染力,协商相应标准。
以同源文化为纽带,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深度交流合作也有望打开新局面。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提出,深挖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特质,支持醒狮、武术、龙舟等具有岭南特色的体育文化交流;创建粤港澳青年体育联谊交流平台,融体育交流、文化展示、教育引导为一体,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深度交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圈建设,加强粤港澳三地以及国际体育交流合作,传播体育正能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为体育强国建设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5年
十五运会场馆后续如何利用
委员们提出这些建议
“十五运会闭幕后,这些赛事场馆是否还能够继续利用?”1月15日,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体育、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少数民族、宗教界委员的分组讨论上,省政协委员,广州体育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永东抛出这个问题,引发了委员们的热议。
刘永东在调研中了解到,筹办十五运会时,广东赛区90%以上的比赛场馆都是利用原有的场馆进行维修改造,新建场馆只有5个。“这是对场馆再利用的实践,最大限度节约了场馆资源。”
但十五运会结束后,如何继续运营利用这些比赛场馆?刘永东建议要提前研究规划,“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深圳大运会的场馆后续引进了一些社会资本运营,不仅满足了市民日常的健身需要,也产生了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改造将体现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效果图)
这段话引发了省政协委员、东莞篮球学校校长李群的赞同。“不少人觉得场馆运营就是找一些工作人员来维护,其实不是的,这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李群说,场馆运营需要考虑基础条件、相关资质、周边环境等,也需要考虑是否适合在商业上落地。
他建议,在比赛场馆建设前期就通盘考虑,做好消防等商业运营的基础条件,避免后续利用“想用而用不了”,造成资源浪费。
图:深圳赛区绿色建筑面积达到总建筑面积的56%
“一流的场馆设施将让运动员有更好的参赛环境,也会让观赛者体验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和岭南风韵。”省政协委员、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水花中心花样游泳国家级教练王九莉发出邀请——“比赛会很激烈,值得去现场感受!”
她透露,广东参加巴黎奥运会的运动员基本都已投入到十五运会的备战中,“国内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都会参加这次盛会”。
图: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开幕式上 (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2025年
十五运会吉祥物亮相会场
向代表委员展示全运风采
在广东省两会期间,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三号楼和委员驻地分别设置了十五运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专区。这些官方特许商品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和委员的目光,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刘平云作为省政协文史专员,列席本次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他表示,“第一批特许商品主要是以毛绒公仔和徽章为主,未来会开发更多产品。”
刘平云提到,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刻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报告中还专门提到,为更好服务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全运会,省政协以场馆建设、市场开发、特许产品生产、志愿服务、人文交流等为切入口开展调研视察。“这个正好跟我的工作非常吻合,因为这次我负责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目前也在做更多的视觉设计工作,因此想以文史专员的身份为政协、为大湾区做出自己的努力,把全运会的视觉设计做好,传播大湾区文化和全运会的精气神。”
在两会会场外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元素
也受到市民朋友
热烈追捧
1月15日晚
第43届省港杯足球赛第一回合赛事
在广州市越秀山体育场激情上演
省港杯成为2025年大湾区的
第一场重要体育赛事
为十五运会提前“预热”
越秀山体育场营造出炙热的全运气氛
满满的十五运会元素
浓浓的十五运会氛围
感染着现场的每一名球迷
图:十五运会吉祥物来到第43届省港杯足球赛首回合比赛现场 (图/南方都市报)
中场休息期间
赛事主办方设立抽奖环节
现场球迷踊跃参加
十五运会特许商品
“激情全运三枚纪念套章”
正式送到幸运球迷手中
距离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越来越近
我们将以饱满的激情
合力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让我们共启“全运时刻”!
来源:新华社 南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 南方网 南方都市报 2025残特奥会
(责任编辑 萧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