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G电子·(中国)人生就是博

    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去--访专职委员陈志强

    2010-04-22

    W020200521790694887057.jpg

      陈志强,个子不高,眼睛小小的,笑起来眯成一条缝,给人一种老实憨厚的感觉。现任宝安区大浪街道高峰社区残协的专职委员。听说笔者要采访,小伙子显得有些拘谨,慢慢熟悉下来,发现他很热情,很有自己的想法。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残协专职委员,怎么样才能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呢?这是陈志强常常思考的问题。经过两年的工作实践,他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来。他说:“刚开始,我心里挺忐忑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这份工作。但是我想,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我觉得作为残疾人专职委员,首要的任务是端正自身的心态,完成从以前单一需求的残疾人,到成为残疾人服务的提供者和残协工作的管理者等多个社会角色的转变。另外,残协工作的从始至终必须与残疾人、监护人或家属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关系,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关键所在。”

      “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对残疾人的康复也很有帮助。”陈志强补充说。他发现有的残疾朋友由于生理的缺陷导致心理的障碍,在愿望无法达成或别的客观原因导致事件的失败,往往会产生排他、固执和反抗态度,或者表现出过分依赖心理、不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表现出过激的行为,对于他们的过激行为必须采取宽容的态度。遇到这种情况,陈志强会站在残疾人角度看待问题,以聊天的方式协助残疾朋友正确认识自已不能达成愿望的原因,然后顺应其生活习性,不断帮助他们修改不良之处,慢慢地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认知,对自已有理性认识,然后慢慢巩固好的行为,使之成为常态,这样循序渐进的康复方式是最有效安全的。采用心理学的办法灵活协助监护人或者家属接受残疾的现实,调试好自已对待残疾人心理的适应能力,更好应对适应共同的相处和生活,在生活中不把“应该”、理所当然”等名词强加在他们的头上,强其所难进行康复。
      
      见笔者有些疑惑,他讲述了社区残疾人小刘的故事。小刘是智力残疾人,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性格比较叛逆,做事比较冲动且不计后果。对父母亲的说教厌烦至极。后来,他来到职康中心进行康复。职康中心人员针对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多次灵活运用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的方法、技巧,帮助他学会控制情绪,提升认知能力。同时,也帮助他父母亲改变了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和行为。经过一番努力,小刘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但完成了电脑的培训学习,能有非常平静的心态面对自已不能重回元平特校读书这件事情,而且多次参加宝安区残疾人运动会。去年,小刘被推荐到民爱中心工作,其家长感到非常欣慰。

      “你把工作实践上升到理论阶段了,很不错。”笔者忍不住称赞道。陈志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这些都是在书本上学来的。原来,三年前,陈志强报读了残疾人远程教育大专班,学习社会工作专业。2008年,他考取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现在正在就读社会工作专业本科课程。就是这样,陈志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的工作当中。

      这些年,陈志强不但积累了一些经验,还总结出独特的工作方法,比较常用的是“任务结合法”。这是根据辖区残疾人分布的状况设计的,以家访为主、班级式管理为辅的一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辖区残疾人分成小组来管理,由小组长向残协反映情况,再由残协灵活处理。陈志强介绍说,因为每次上门家访的时间都很有限,这样做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到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情况、心理状况和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变化。

      因为失去,才更加懂得珍惜。十多年前的一场车祸,让陈志强在顷刻间变成了一级重度残疾人。经过几年的康复,他重新站起来了,残疾程度由原来的一级康复到了三级,能够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的空气,仰望蓝天白云的感觉真好!他曾在日记中写到:云彩的飘飞、变换,固有迷人的时候,但遗憾的是不能自已,只能随风起舞。唯一不变的是维持了远离我们的高度,也就有了我们残疾朋友仰望的目标,有了残疾朋友向上追求的勇气和方向,更有了服务残疾朋友的决心和志向。

    小娟/文 李应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