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人生就是博

    用爱点燃残疾孩子的希望火焰

    2014-01-08

    特教老师们的故事 

    特殊教育就是给予残疾孩子们以特殊的爱,让特殊孩子的世界不再孤单、冷清。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残疾孩子顺利地回归主流社会,坚强而快乐地生存,实现并不残缺的人生价值。

    在老师们爱的涓涓细流里,这些残疾孩子经历着化蛹成蝶的苦难和美丽。教师们无私的关爱和奉献,为元平特殊教育事业筑建起一座丰碑!

     ——题记

    王海艳:特别的花朵,需要特别的呵护

    元平特殊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闭症。这种病又称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并且终身不可治愈。自闭症孩子的世界只有自己:能看见却视而不见,能说话却保持缄默,能听见却充耳不闻。它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被发现后的几十年中,人类一直找不到导致这种疾患的病因,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孩子大多对世界上的一切缺乏应有的反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尽管自闭症不可治愈,但不断的对自闭症患者进行干预,如加强对其日常行为的规范等对于缓解自闭症状还是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进入到了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及康复训练。

    W020200521790807829618.jpg
    自闭症孩子在做康复训练

    2000年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日,女教师王海艳老师与全体老师一起,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第一批新生——这是一群存在严重障碍,几乎没有语言沟通能力的自闭症孩子。严重自闭的龙龙大发脾气狠狠地推翻了课桌,无语言能力的鸿鸿在教室里随地小便。因为对新环境的陌生,孩子们不愿意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他们一刻不停地在教室里横冲直撞,拳打脚踢,又撕又咬,大哭大叫,有的甚至往老师身上吐口水。课堂常规训练中一个简单的指令“起立”,大多数孩子都置若罔闻。眼前的一幕,真的让王海艳目瞪口呆。
    在老教师的带领下,王海艳带孩子们进入音乐治疗功能室,尝试用听音乐或学做生活自理韵律操的方法来安抚孩子们焦躁不安的情绪。自闭症孩子喜欢音乐和跳舞,虽然不能够完全理解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但在孩子们自我封闭的世界里,老师的手指动作就是最美的音符。有时,一个健全孩子几分钟就能学会的简单动作,自闭症孩子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半天时间。但老师不能着急,而是更加耐心地重复着一个个舞蹈示范动作,一边教还一边鼓励:太棒了,就是这样……孩子们每练习一遍舞蹈,老师们也要在旁边跳上一遍。日子久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孩子们渐渐地做得一丝不苟,稚嫩的脸上流露出内心的快乐。

    每次稳定住孩子们的情绪后,老师们才能进行日常的教育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孩子们能够整齐排队去操场、去食堂;能够有秩序按规范地做韵律操;能够上课时向老师弯腰问好,能够下课时向同学弯腰说再见;能够安静地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能够书写漂亮汉字,绘出漂亮图画;能够轻松挪动鼠标玩电脑游戏……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教师们的“爱”。学生中的大多数,是老师们从手把手教吃饭穿衣,甚至是训练大小便开始的。老师们帮尿湿裤子的孩子换裤子,整理孩子们上课后凌乱的课桌。特教老师们永不言弃的教育和关爱无处不在,他们用爱开启孩子们的心锁,不仅教给他们知识,更多的是带给他们明天的希望。

    自闭症孩子带给父母的是无边的烦恼和深深的痛苦。作为从事自闭症孩子教育的老师,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们不仅要用爱心开启孩子封闭的心灵,还要用爱心唤起家长对生活的希望,他们鼓励家长不要灰心,将杂志和网络上有关治疗“自闭症”的相关报道及时提供给家长。教育研究领域发现,通过让自闭症孩子接触、爱护小动物,可以培养善心和爱心,激发责任感,启发智力与情感表达,促进康复,这就是“伴侣动物疗法”。王海艳班上的禧禧在刚入学住校时,为发泄对妈妈的不满,周末回家用惊声尖叫和剪掉姐姐的作业本等不良行为来表达愤怒情绪,令家长头疼不已。结合禧禧喜欢小鱼的特点,老师们建议家长给孩子买来了小金鱼。从此,禧禧回到家就与小金鱼一起玩,分散了破坏东西的注意力。在老师的培养下,禧禧还有了与家人的情感交流意识,变成了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以学校的教育康复理念为指导,老师们以“课堂教学为研究阵地”,以“康复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运用”为主题,开展了“小主题、大教研、同展示”的专题教研活动。老师们大胆尝试,将手指操、律动、歌表演、儿歌等康复内容、手段适时融入到教学中,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了他们的感知、语言与交往等能力,初步满足了孩子们的康复需求。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老师们多年来致力于音乐治疗康复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现已把音乐律动操和打击乐训练正式纳入学校康复课程中,实施效果良好。
    特别的花朵,需要特别的呵护。为了备好每一堂课,老师们在宁静的夜晚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老师们在业余时间去家访。沐浴在老师爱的阳光里,自闭症孩子补偿身心缺陷,和老师们共享着一片蓝天。

    缴洪勋:只要执著耕耘,不肥沃的土地也一样丰收

    2008年9月,缴洪勋成为了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特教老师。初次见面,这群“星星的孩子”一张张可爱的面孔让缴洪勋不能分辨他们与普通孩子的区别。在接下来的接触中,缴洪勋才发现,面对面站着,他们视而不见;和他们说话,他们听而不答,老师就像一个隐形人。更严重的是他们会突然发脾气,在地上打滚,拍打自己,咬伤自己,用头去撞课桌等,这不仅让缴洪勋感到心疼,感到手足无措。

    从那以后,缴洪勋意识到,作为特教老师教授学生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不断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适合的方法“对症下药”。

    一年后,缴洪勋担任新班级A1班的班主任,有一个叫路路的孩子在母亲的陪伴下报到了。这个男孩长得很可爱,在妈妈的引导下他热情地跟班里同学和老师问好,还用英语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这让缴洪勋感到欣喜不已。路路的妈妈说,路路很聪明,记忆力很好,尤其是在认人方面,可以说是“过目不忘”。老师们抱着好奇的心态向路路介绍自己,没想到他一次就记住了每个老师的名字,这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在感知课的课堂上,缴洪勋准备了颜色认知的教学内容,因为之前见识过路路的记忆能力,所以在介绍完红、绿两种颜色后,缴洪勋自然而然地叫路路先来分辨。可是,路路的回答居然是错误的。在多次尝试以后,缴洪勋发现路路对颜色的认知的确存在问题。为什么路路记忆人物和姓名的能力那么好,但是对于颜色却分辨不清呢?缴洪勋感到了困惑。从那以后,缴洪勋加强了对路路颜色认知方面的训练,制作了不同颜色的卡片,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让路路辨识。但是,学习完绿色,再问他是什么颜色时,路路很认真地的回答是红色,学习完红色,他又回答为绿色。偶尔回答正确,再次提问时又会混淆。缴洪勋真是失望至极,甚至产生过放弃训练的想法。这样的训练持续了一学年,路路还是没有很大的进步。在一次去功能教室上课时,缴洪勋看到路路兴奋地去拿拼插积木,回想到在精细动作训练课上,路路每次都喜欢玩这些由不同颜色的塑料积木组成的玩具。缴洪勋决定尝试一下借助这个玩具来进行路路分辨颜色的训练,没想到,在介绍了红绿颜色后,路路对于两种颜色分辨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从前,这让缴洪勋对这种尝试充满了信心。第二天,继续用这个玩具来检验路路的辨色能力,居然都答对了。接下来,继续使用这个方法教路路识别其他颜色,她很快分辨认识了黄色、蓝色、白色等。通过这件事缴洪勋明白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相对狭隘,对他人和外界事物敏感度很低,这就要求老师们尝试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开启学生兴趣的大门,并作为他们学习理解事物的突破口。这样,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轻松,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明显。寻找兴趣之门的道路比较曲折,但只要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终会柳暗花明。
     老师们相信,在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只要执著耕耘,也一定会获得秋天的丰收。

    廖剑芳:做烛光里的妈妈

    1988年,18岁的廖剑芳老师从师范学校一毕业就来到特殊学校当老师。刚上班时,她看到一个刚入学的聋男孩,由于分不清男女厕所,急得拉了裤子。老师走进教室闻到了臭味才被发现。那个只有19岁的女教师,像母亲一样帮那个孩子脱下裤子,一点一点地擦洗干净,又帮他换上找来的裤子。整个过程中,她忍着恶臭,不断地用微笑和手势安慰着那个孩子。这件事让廖剑芳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感受到了特教老师的艰辛与崇高。于是决心要像她那样做一个受聋哑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廖剑芳老师一直担任聋班的班主任。20多年来,她与这些聋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W020200521790808154426.jpg
    聋哑班孩子在课堂上

    一个学期开学,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他总是闷闷不乐,上课时神情恍惚,还爱欺负人。原来他的父母离了婚,母亲不幸在一次事故中断了一条腿,失去了工作,只能靠捡破烂维持家里生活。从那以后,廖剑芳老师不顾路途遥远,每周休息时间都去他家家访。发现他喜欢画画,就帮他买来画笔、颜料和画纸;发现他喜欢看书,就带他到图书馆。廖剑芳还帮他妈妈做些家务,购买一些他们平时不舍得买的生活用品。在老师的关爱下,这个学生学习进步了,性格开朗了,还能主动去帮助别人。有一次班里的同学过生日,他把他分到的一块蛋糕送来给廖剑芳,打着手势说:我要叫你妈妈!那一瞬间,学生与老师都是满眼的泪水。

    2003年9月,廖剑芳老师接手听障孩子D三(2)班。当时这个班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大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学习成绩较差。基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间活动、在食堂就餐都没有纪律约束;上课时乱串座位,晚自习成了自由活动。

    为了有效地教育这些孩子,廖剑芳一方面把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事情与感受都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华同学:一个机灵好动,聪明活泼的男孩,运动能力较强,但调皮贪玩,学习不刻苦。一天,快下晚自习了,廖剑芳让同学们把教室后墙上的旧的板报拆下来,取图钉,收图片,板报很快就取了下来。下课铃响了,廖剑芳突然听到华同学脚下发出奇怪的响声,于是让他把脚抬起来看看,顿时,廖剑芳惊呆了,鞋底密密麻麻扎满了图钉,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是想做成滑冰鞋来玩。廖剑芳听后真是一阵后怕:孩子安全意识淡薄,插满图钉的鞋底是多么滑,上下楼梯就有摔伤的可能。于是说明危险性让他立即取下图钉。

    又一天上午,只听见“砰”的一声,从教室走廊那边传来物体落地的声响。廖剑芳连忙跑过去,看见吊灯的灯罩被打碎了,华同学正在清扫。几个同学说是华同学玩模型汽车轮胎向空中抛时,把灯罩打烂的。于是廖剑芳装作不知情开始询问,想看看他是否诚实。华抵赖不承认,还一口咬定是博(和他一块玩)打的。廖剑芳压住火气,说做错事不要紧,关键是敢于承认,如果撒谎错误更严重。在不断的劝导下,华终于承认是他干的。廖剑芳认为:孩子撒谎要是没有被指出来,今后会愈演愈烈。聋生具有先天害怕承担责任的心里和推卸责任的行为,老师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遏制这种心里因素的生长。

    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华同学后来各方面都有进步,特别是勇于承担责任。

    丽同学:女孩。她学习兴趣较差,做事马虎,写字经常缺少笔划,不能正常完成作业,脾气暴燥、喜欢大喊大叫大笑。动手能力差,简单事也做不好。她偷拿了同学的表,却公开戴在自己手上,没有偷窃后常见的胆怯心理。优点是能热心帮老师和同学做事,但常把事情弄糟。

    有一天,生活老师说丽一年前偷了D八班芳同学的50元钱,现在才查出,她本人承认了。事情过去一年了,不处理对孩子教育不力。廖剑芳于是与丽的妈妈沟通,耐心解释说如不就此事引导和教育好孩子的话,将会对丽今后的成长不利,要让丽懂得拿别人得东西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丽的妈妈认可了老师的做法,让丽把钱退给了同学。

    周五,丽的妈妈临时有点急事来学校晚了,她没有向丽表示歉意,还批评丽动作不够快。廖剑芳老师刚吃过晚饭,突然接到丽妈妈的电话,说她去买菜回来后发现丽把门反锁无论如何不让家人进屋,希望老师能去劝说一下。廖剑芳立即坐上公共汽车赶往她家,看见丽疲惫地站在阳台上,仍旧不给家人开门。廖剑芳微笑着对她打着手势说:“你想请老师来你家里玩,用不着用这样的方式啊!”丽顿时红着脸跑来开门。廖剑芳耐心地对她讲:不要任性,有什么事情要多和家人沟通。她痛快地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和家人和解了。

    一次,丽跟随学校小海燕艺术团去参加电视台的一个节目的录制活动,回校时,只见每个孩子手里拿了一枝玫瑰花,满面笑容。还没来得及卸装的丽走进办公室,把玫瑰花送到廖剑芳手里打着手语说:这是正常人奖励给我们的,送给您,我想您喜欢!廖剑芳接过那枝玫瑰,激动不已:丽懂得感激老师,懂得去爱他人了。是的,聋哑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需要尊重。你豁达,孩子们就开朗。你不斤斤计较,孩子就心胸宽阔。你精益求精,孩子们就认真细致。

    仪同学:她娇小美丽,聪明,多愁善感,不爱学习。父母特别溺爱她,所以养成了她的任性与娇气。一个周末,学校安排家长带着学生统一去医院打乙肝疫苗。廖剑芳和同事去校外散步时,突然接到仪妈妈的电话,说仪在医院大哭大闹,不肯打针。廖剑芳马上赶到医院,故意问她:是谁欺负你呢?她指指妈妈。廖剑芳说:妈妈怎么欺负你?她说:让我打针。廖剑芳说:“打针是为了预防被传染,是欺负么?”她低头不语了。廖剑芳老师跟她说:“你是一个大孩子了,害怕打针在这里哭闹,是不是很丢丑啊?”仪脸上露出了羞愧的表情,很配合地打完了预防针。医生笑着说,真是奇了啊,刚才还像豹子一样凶猛,老师来了她变得这么乖巧了。

    周一,廖剑芳老师特意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仪同学,说仪有很大进步,过去害怕打针,现在一点也不怕了,非常勇敢。

    一个周五的上午,仪跟廖剑老师芳说:星期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老师去我们家和我一起吃蛋糕。廖剑芳老师因为要去参加考试,就婉言谢绝了。到了星期一,仪对廖剑芳打着手语说:有东西要送给您。只见她手里拿着一个保鲜袋,里面装着两个洗净的桃子,恳切地说:昨天您没有来吃我的蛋糕,这两个桃子您一定要尝一尝……

    仪是学校舞蹈队的成员,特别喜欢舞蹈老师苏老师。当她知道15日苏老师与体育老师毛老师结婚时,一心想去参加婚礼,可是仪妈妈没有同意,仪就把她的不快写在了日记里。廖剑芳早上批改日记时发现了她的心思,就把仪叫到办公室,给她看苏老师婚礼的照片,给她吃苏老师的喜糖,并开导她,妈妈不让她去参加婚礼一定有理由,要理解妈妈。仪同学的愁云一扫而光,马上眉开眼笑了。她猛地抱着廖剑芳,吻了老师的脸颊一下。

    一天,廖剑芳老师正看电视,仪发来的信息:“老师,我病了,妈妈要我去看病,我不想去!”廖剑芳老师给她回去一条信息:“病了就要快点去看医生,早治疗好得快。你是一个听话的女孩,不会让爸爸妈妈和老师担心。”仪回了短信:“老师,我听您的!”

    普通的短信,足已包含着一个学生(孩子)对老师的依恋和信任。不把孩子当成自己好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以后何以还会亲近和信任老师呢?

    在廖剑芳老师的爱心倾注下,这个懒散松垮的班级一天天变得精神、文明、整齐起来,调皮捣蛋的孩子们一天天懂事成熟起来。

    2013年中秋,廖剑芳老师本想和朋友一起去小梅沙赏月,痛痛快快地放松一下。可一想到中秋节学生不能回家,还是决定留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赏月。中秋节那天下午,廖剑芳带着学生去超市买了他们爱吃的薯条、紫菜、饮料、旺旺饼,等到夜幕降临时,她领着兴奋的孩子们,围坐在操场边的石登上,点上花灯和蜡烛,摆出好吃的食物和学校发的月饼。月亮升上了天空,廖剑芳和孩子们举杯共同为节日祝福。一个学生跑到老师面前打着手语说“太酷了,在家过节也没这么有意思!”看着孩子们的脸在烛光下像一朵朵盛开的小花儿,廖剑芳感到无比的幸福。她和孩子们提着灯笼一块儿在草坪上又跑又跳,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特教老师才有的快乐。

    “献身特教,做烛光里的妈妈”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这是特教老师们心中的信念。

    谢运海:老师的信心和耐心,是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基础

    在谢运海老师的班上,阮同学是从内地转学过来的。刚来时,他认真学习,在学校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们相处的也愉快,可以说,他在学校表现非常好。可谁也想不到,一到周末,阮同学居然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不学习,不写作业,要求家长不断地买玩具,如果家长不满足要求,他就大喊大叫。周一返校的时候不按时起床,吵着家长要买永远买不够的玩具,不买就不上学,家长真拿他没办法。

    阮同学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从小就惯着他,一发情绪就给予他物质上的满足。家长很着急,经常打电话给谢运海反映他在家中的种种不良表现。谢云海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觉得应该主要从思想上去教育引导他。周五班主会课的时候,谢运海让每个同学都来谈在家里的表现,说说有没有做让父母不高兴的事,有没有帮父母做家务等等,好让阮同学有个比较。轮到阮同学说的时候,谢运海会在旁边“敲打”他道:你说的和你父母说的不一样,他们说你经常在家里发脾气,不听话。这时,坐在下面的同学都说他不好,阮同学脸红了,觉得不好意思,表态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

    有一次,因家长没有满足阮同学的要求,他大发脾气,用脚踢玻璃缸,结果把脚筋都割断了,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动了三次手术。住院期间,谢运海经常发信息教育他,开导他,要他认识到自己刁蛮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做伤透了家人的心,也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因为一时不满,给家人带来这么多的痛苦,奶奶年龄这么大了,为了照顾你,要每天陪着你,送菜送饭;妈妈也耽误了工作,不时来照顾你。谢运海还把同学们对他善意的批评编成短信发给他。阮同学感到自己确实做得过分了,于是向家长和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因阮同学住院较久,第二个学期开学才来上学。开学当天,谢运海老师特意举办了欢迎仪式,在黑板上写了“文杰,我们欢迎你来上学”的醒目大字!当他一走进教室,同学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站在讲桌前面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然后向大家鞠了个躬。这发自内心的感激,证明阮同学拥有了感恩之心,成长了,懂事了!

    接下来的时间,谢运海天天给他补课,关心他的伤情,告诉他伤还没好,不能做激烈运动。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引导,阮同学以前爱吵爱叫的习惯改掉了。家长说,现在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周末回到家里,能自觉写作业,帮助父母做家务,再也不吵着要玩具了。

    现在的阮同学,爱说爱笑,性格开朗,经常帮助同学。见到谢运海总是笑眯眯的。“谢老师,早上好!”“谢老师,晚上好!”声声入耳。还加谢老师为QQ好友,周末上网找老师聊天。每到什么节日,都会给老师发来QQ贺卡,让谢运海老师感到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阮同学越来越阳光,健康。

    谢运海老师深刻地感受到,作为班主任,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的时候,只要用心去思考,就一定能找出对症下药的方法,使学生“药到病除”! 

    W020200521790808407980.jpg
    聋哑班孩子用手语回答问题

    W020200521790808473564.jpg
    智障孩子跟老师学陶艺

    W020200521790808637778.jpg
    学校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和家辅人员听取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特殊教育系主任雷江华教授的讲座《特殊儿童家长的心路历程与心理调适》讲座

     

    李先强/文

    (责任编辑 温凯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