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人生就是博

深大脑瘫毕业生: 不能只等被人爱,也可以爱人助人

2018-08-03

2018-08-03  南方日报  AⅢ03版  采写:穆玉洁 策划/统筹:吕冰冰 张玮 记者 朱洪波 摄

W020200521789098433556.png

W020200521789098508386.png
梁泽宇。

W020200521789098567927.png
王承乾。

今年的深圳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李清泉为两名“特殊”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一位是国学精英班的王承乾,他在母亲的搀扶下缓步上前;另一位是哲学专业的梁泽宇,他乘坐电动轮椅独自上台,两人均为脑瘫残疾人。

接过学位证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这是深圳大学首次招收的有行动障碍的学生,学校特意准备了单间宿舍,对洗手间、冲凉房进行无障碍改造,而两人4年来也不断颠覆着外界对残障人士的认知。

王承乾沉稳专注,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和学术竞赛奖项,已被南京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录取为研究生,业余时间则做义工,去敬老院陪老人谈心;梁泽宇开朗敏思,在校期间不仅做校园心理师,还初尝创业成果,并于上月获得深圳市首届“残健共融”残疾人创新创业大赛复赛晋级资格。

“不做只是等待被别人爱的弱者,我们同样可以给别人爱和帮助。”如今,两位脑瘫大学毕业生的故事已传遍街巷,而其成长经历中的点滴也折射出深圳及其助残事业的发展。

1 能走路,就坚决不坐轮椅

“这位同学,请站起来自我介绍。”

“老师,我叫梁泽宇,我站不起来。”

这是梁泽宇第一次走进小学课堂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直到那一刻,班主任老师才惊讶地发现,这个看起来清秀开朗的小男孩竟然是残疾人。

脑瘫让梁泽宇自幼双腿丧失了行动能力,只能依靠助行器,双手也比正常人僵硬。见到梁泽宇时,他坐在电动车的座椅上,瘦小的身躯上顶着个大脑袋,平日里喜欢玩手机、听音乐、打电游、派对、“轰趴”,就像那些酷酷的年轻人。

梁泽宇6岁时,随父母从山西平遥来到深圳。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梁泽宇遇到了障碍,“虽然国家保障残疾人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依然有一些小学不愿意招收我这样的学生,理由无非是担心安全、成绩会不会拖后腿”。

幸运的是,就在那一年,他家附近的南山实验鼎泰小学开始办学招生,梁泽宇报名并通过了入学考试,顺利成为该校的学生。他表示,“当时父母谨慎考虑,并没有提前向学校透露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校长和老师得知后都很爱护我,并没有将我拒之门外。”

和梁泽宇一样,王承乾的父母对他能否顺利入学也心存忧虑。“当年,景鹏小学程校长和我单独交流一番后,觉得我挺不错。”王承乾表示,程校长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他,还特意安排有小孩的女老师做他的班主任,这令他和父母十分感激。

脑瘫不仅让王承乾行动困难,还损害了他的听觉,影响了他的语言学习。直到今天,王承乾仍然需要佩戴助听器才能听清别人讲话。

一岁八个月,王承乾才会开口说话。他的母亲徐母月回忆说,当时他们正在全国各地辗转求医。那天,他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城楼上八个红灯笼明晃晃的格外耀眼。小承乾眨着眼睛出神地看着,终于开口吐出了第一句话,“大灯笼,大灯笼”。至今,徐母月仍记得当时全家人的欣喜。

“既然生了这个小孩,就要好好地去培养,无论他怎么样。”确诊小脑瘫痪后,医生建议王承乾的父母要王承乾自己加强锻炼,恢复部分身体机能,达到自理。

王承乾4岁时,母亲就领着他学习钢琴,提高手指的灵活度。深圳市pg电子的康复中心为14岁以下的残障孩子免费提供康复训练,徐母月在儿子参加康复训练的同时,也带着他到北京、西安等地四处求医问药,做中医针灸和按摩。

从王承乾上小学二年级开始,徐母月彻底辞掉工作全天陪护在他身边,接送他上下学,帮助他康复训练,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在学校里常常看到母亲扶着他下楼梯,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小心仔细,尽管额头上早已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但仍旧一丝不苟地扶着他下最后一个楼梯。

“只要我还能扶着他走路,我就坚决不让他坐轮椅,能扶着他上楼梯,就尽量不坐电梯。”徐母月希望,儿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哪怕比别人慢一点。

正是这样不间断的练习和治疗,王承乾的双腿才逐渐变得更加有力。如今,王承乾看起来结实健壮,没有明显的肌肉萎缩迹象,可以独自扶着拐杖和助行器短距离行走。

2 只要有可能,就坚决不拖后腿

在深大四年期间,本着出行方便的原则,学校给两位残障学生各自安排了一个单间宿舍,都在一楼的位置,并且距离教学楼、餐厅和图书馆很近。为了照顾梁泽宇的情况,学校对他的宿舍洗手间、冲凉房进行了无障碍改造。王承乾则有母亲时刻陪伴在身边。

采访中,王承乾几乎从不提及自己面临的困境。自信,乐观,是他留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当被问到“是否有想做但做不了的事”时,王承乾把目光转向门外的篮球场,笑道:“打篮球啊,如果我能打篮球,就不会有今天的采访啦。”

在王承乾的印象中,只有小学的那次地震演习算得上因为残疾而导致的伤心事。演习时,同学们争相往楼下跑,王承乾只能待在教室里。王承乾称,其实自己也没有难过多久。他多次强调的,是他父母从小就叮嘱他的那一句话:“你不是等待被别人爱的弱者,你同样可以给别人爱。”

王承乾试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馈社会对他的关爱。在大学期间,他参加了深圳U站的义工活动,为过往行人答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谈心、做游戏。

梁泽宇进入大学后也很快就融入了班集体,“虽然不能跑跑跳跳,玩疯起来也没觉得自己和大家有啥不同”,“周围的朋友有心事、烦恼也会和我倾诉。”

从高中到大学,梁泽宇一直是学校心理社团的成员。对于爱观察、爱交际的梁泽宇,心理咨询的沟通技巧、人格分析都是感兴趣的课题。

“我们提倡同伴帮扶,同学们处在相同的年龄段,有相似的经历和状态,做心理帮扶有一定的优势。”梁泽宇说,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倾听和共情,让对方觉得你理解他、懂他,人往往需要的是心理支持,不需要你的很多建议,道理和心之间是有距离的,他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只是他希望有人去倾听他和理解他。

“上学之后要努力学习,跟同学们好好相处,不能拖大家的后腿。”这是父母从小叮嘱梁泽宇的话,成了他上学以来的基本信念。梁泽宇称自己是不算十分刻苦,但是头脑比较灵光的学生,成绩一直不错,总是排在全班前十名。

说起高考,梁泽宇感到遗憾的是,当年一本分数线是560分,他的高考成绩是554,距离一本线只差了6分。

“我手腕外旋有障碍,写字要比别人慢得多。”笔者留意到,梁泽宇的双手有些变形,右手握笔有困难,下笔力道也比别人轻。“我这种情况在香港是可以申请加时的,但是内地目前还没有这一制度。”梁泽宇说。

3 唯一免考生的学术梦

在网上搜索“王承乾”,马上会蹦出一个醒目的新闻标题——“脑瘫学子王承乾高考超一本线12分”。这是2014年高考放榜后,媒体对王承乾的报道。虽然成绩出色,但是考虑到自身的身体状况,不适合离家太远,王承乾选择了深圳大学。

走进王承乾的宿舍,满眼都是书,门口的书架上、上层床铺上、书桌上,各类书排得满满当当。在父亲的引导下,王承乾从4岁就开始自己看书。在给王承乾买书这件事上,父亲毫不吝啬,“全套二十本的《大英百科全书》,他都一口气背回了家。”

在父亲的影响下,王承乾从小看《百家讲坛》节目,从阎崇年先生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开始,他几乎期期不落地看,即使有其他的事情错过了,也一定会看晚上的重播。最喜欢的是《易中天品三国》。可以说,《百家讲坛》是王承乾的启蒙老师,为他打开了历史这扇厚重的大门。

因为最喜欢中国古代史,王承乾报考大学选择了国学专业。由于行动不便,缺少很多户外活动的机会,反倒塑造了他踏实专注的性格。他习惯了宿舍、课室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宿舍里看书。

上课时,王承乾永远坐在第一排,不玩手机,认真听讲,对任何作业和课题从不怠慢。虽然上课发言口齿不伶俐,很多老师都对他说,“你有什么疑问写在纸上问我就好,课下可以通过QQ、微信、邮箱来联系我。”只要有信息,老师们看到了一定会回复。

在人文学院历史系教师常彧的指导下,王承乾提前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常彧对王承乾的评价是:“经过四年的学术训练,学术敏锐度和敢于同前辈据理力争,提出自己新锐观点的素质他都具备。我更敬佩的是他从不会强调自己身体的特殊情况,比起正常人更加自强。”此外,王承乾建了一个历史专业交流群,与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分享交流历史研究相关问题。

好学深思的他凭借排名第一的成绩和扎实的学术功底,成为今年国学班唯一一个推免生,并顺利被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录取。如同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所说的那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双腿不便的他却在学术路上越走越远。

谈到未来的规划,王承乾脱口而出:“当然是考博士!”说到这儿,他停顿了一下,“这可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全国博士生只有7万”,而后他又露出笑容,“不过最近看新闻报道又有不少脑瘫博士,比如吉林大学博士王甦菁被称作‘中国版霍金’,还有北京理工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张大奎,莫天池拿到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全额奖学金……这也充分说明了健全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行。”

4 创业路上的助残实践

与王承乾执着于学术之路不同,性格更为活跃的梁泽宇在大学四年中,找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我之所以选择深圳大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深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这里可以认识很多不同专业的朋友。”大学让梁泽宇看到了身边众多想法独立的同学。“深大的校园气氛真的很有朝气,老师愿意让学生尝试很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可以做更多有趣的事。”梁泽宇说。

梁泽宇大二时与小学认识的朋友共同经营起一家奶茶店,这也是他大学期间一个重要课程,让他提前感受到了小微企业创业初期面临的困难。虽然第一次创业并不成功,但他认为自己从中获得了积极的经验,并且有了信任的朋友一路陪伴和支持。

如今,梁泽宇一个新的创业项目正在酝酿之中。2018年7月10日,深圳市首届“残健共融”残疾人创新创业大赛初赛在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顺利进行,最终评选出了34个项目晋级复赛。其中,就包括梁泽宇的“海之景”草缸文化项目。

作为项目主创,梁泽宇介绍:“现在,人们对于水族缸的理解还停留在‘养鱼的容器’概念上,仍在思索怎么别让观赏鱼死得太快,许多商家自身艺术及技术水平都有待提高。之所以选择这个创业方向,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草缸,欣赏草缸之美,发展草缸艺术,逐渐形成中国独有的草缸文化。”

四年的哲学学习,让梁泽宇积累了一定的国学文化素养,对文化传播有了一定的理解,帮助他为团队做品牌推广、文化传播及协助培训。

“项目在商业推进的同时,也希望通过专业培训,让适合的残疾人加入创业团队。经过讨论,我们认为聋哑人就非常适合参与草缸的产品部分。”

梁泽宇说,聋哑人在残疾人中占有极大比例,据不完全统计,全中国有8500多万名残障人士,其中聋哑人士接近3000万人。他们的就业渠道相当少,皆因外界认为与他们沟通成本高。

“通过这个项目,可以培养聋哑人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甚至创业。同时,我们还希望培训一些肢体残疾人参与电商、营销、文化推广等项目,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融入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梁泽宇说。

据统计,2017年深圳户籍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0%,在广东省遥遥领先,残疾人就业每年新增近500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辅助性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深圳这些新举措为障碍人士及其家庭提供了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5 深圳全面创建无障碍城市

生活中,母亲是王承乾形影不离的“拐杖”。看着儿子独自颤颤巍巍地向前走,徐母月的心总是跳到嗓子眼,“脑瘫儿的平衡能力很差,稍不平坦的路面都有可能把他绊倒。”她表示,目前王承乾行走只能扶着栅栏或墙壁,到了空旷的地方就无所适从,独自过马路更是不敢想象。

在深大四年,徐母月每堂课都伴护儿子左右,因为手活动不方便,她课上帮着记笔记,课后协助查资料。在收到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后,王承乾需要离家在外生活,徐母月依然打算陪伴儿子到南京上学。正是母亲不懈的鼓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为承乾的精神世界盖起了牢不可破的城堡。

然而,母亲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以后谁来照顾王承乾?近些年来,徐母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申请,深圳市pg电子免费为王承乾资助了价值9000元的电动代步车。徐母月很高兴,“有了代步车,即使没有我在他身边,也可以放心让他出行了。”

梁泽宇则从12岁开始就不再要保姆和家人陪同,在家里待不住的他,喜欢独自“溜达”,代步电动车是他的出行“伙伴”。

开车也是梁泽宇的梦想,虽然有点遥不可及。他表示,自己10年前在欧洲旅行,碰到过一个坐轮椅开车的残疾人,这让他羡慕不已。“那台车做了一些改造,有一个升降梯可以把轮椅放进驾驶位,这在国内就比较难,汽车做点改造都要去车管所报备。”梁泽宇说。

他还表示,深圳的无障碍设施做得很好,只要是地铁能够达到的地方,他都可以顺利前往,地铁站和购物中心里都设有升降电梯。然而,无障碍设施也时常被侵占、被破坏,“无障碍”上有“障碍”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残疾人专用洗手间,清洁人员有时会在里面堆杂物和清洁用品,我常遇到的情况是有洗手间,但用不了。”他指出,国内的助残意识还是有待加强。

这些年,深圳残疾人事业发展迅速,像梁泽宇和王承乾一样的残障人士迎来了更多更好的福利。

据了解,深圳已经实现困难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覆盖;残疾少儿康复救助范围从0—16岁扩展到0—18岁;康复训练、人工耳蜗植入等救助标准明显提高;成年残疾人和高龄残疾人均纳入了康复保障范围;残疾人精准康复率达到94%,排在全省前。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全国率先创建全面无障碍城市,并拟在2018年年底前,制定无障碍设施微循环改造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对全市范围内的市政道路、商业街区、公共场所、住宅小区、办公楼宇、医疗和教育机构、旅游景区的无障碍设施实施全方位无缝连接改造。

这不仅是广大残障人士的一大利好,也对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建成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黄燕如)

友情链接: